伴随一阵急促的哨声,芦山县太平镇大河村社区志愿者救援队队员迅速集结到村委会。领取应急装备、根据各自分工,队员们开始对村民进行疏散。村民在队员们的引导下按照大河村风险资源图迅速转移,由于转移及时,村民在预定时间内全部安全转移到了临时避难场所。
这是10月7日重阳节当天,大河村举行庆祝活动的一个特殊环节。随后开展的社区志愿者救援队复训活动,在提高队员应急救援能力的同时,也让村民倍感安心。
“2015年,由壹基金发起的安全农家项目在我市启动建设。截至去年底,累计在雨城区、芦山县、石棉县组建了34支社区志愿者救援队,队员总人数超过了800人。在应急装备配备齐全的同时,还完成了1套‘家庭——灾害隐患点——社区(乡村)’三级应急预案编制,大幅提升了社区(乡村)的应急自救能力。今年8月起,新一期的安全农家项目继续在我市开展,最终将实现安全农家项目在芦山县所有社区(乡村)全覆盖。”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社区志愿者救援队的组建,逐渐形成了以“综合消防救援队伍为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辅、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我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实施安全农家项目
组建志愿者救援队
壹基金项目高级经理喻东介绍,根据对“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埋压人员获救方式的分析发现,通过家人或亲友,以及周围邻居救出的人员和自救人员占了获救人员的一半以上。因此,在灾害发生时,作为第一响应人的社区(乡村)如果具备减灾能力,可以有效降低灾害带来的危害。
“尤其在‘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我们更加意识到提高社区(乡村)减灾能力的重要性。”喻东说,因此,壹基金首先在芦山开始了社区(乡村)减灾体系建设的探索,这是安全农家项目实施的初衷。
与此同时,根据2015年10月8日民政部《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2016年12月19日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常态减灾、应急救援、过渡安置、恢复重建等工作,构建多方参与的社会化防灾减灾救灾格局。因此,这更加坚定了壹基金实施安全农家项目的决心。
安全农家项目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建设。充分做好社区(乡村)灾害风险评估;建立灾害应对机制;通过专业培训提高应急对应能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壹基金与雅安本地的社会组织合作建设。”喻东说,一方面是基于本地社会组织自身优势的考虑,另一方面是基于“造血式”项目建设的考虑,由壹基金提供项目培训,本地社会组织负责项目实施,这样才能确保组建长效的社区志愿者救援队,服务地方减灾工作。
除了在农村实施安全农家项目,壹基金还在雨城区南二路社区组建了我市唯一一支城市社区志愿者救援队。救援队由南二路社区的20名居民组成,队员中有社区工作人员、大院管理人员、大学生、医生。经过培训,队员在自身应急能力提升的同时,还加强日常风险排查,为社区营造了安全的生活环境。
在今年最新一期安全农家项目建设中,壹基金与我市雨城区普乐同行青年公益发展中心、芦山县友好家园、芦山县爱之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7家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已经在8月启动项目建设。
应对暴雨险情
志愿者救援队显身手
“如果不是张队长冒着危险来救我,估计我这条老命就没有了。”回想起8月20日凌晨被暴雨所困的情景,芦山县双石镇双河村的五保户乐文贵至今还心有余悸。
乐文贵口中的张队长,是双河村社区志愿者救援队的副队长张学勇。在今年8月19日至22日的暴雨天气过程中,张学勇所在的社区志愿者救援队从事前巡查到事中组织村民疏散撤离,再到事后安抚村民情绪,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让村民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
张学勇说:“能够成功救出云队长(乐文贵的别名),多亏了安全农家项目的实施,让我掌握了一些应急救援的本领。”
在芦山县清仁乡横溪村,8月20日凌晨的大雨,造成村内内涝严重。横溪村社区志愿者救援队在暴雨前就通知村民,一旦发生险情,尽快按照横溪村风险资源图进行转移,救援队也会全力保证大家的安全。因此,在这次暴雨中,除了发生内涝外,横溪村一切安好。
“风险资源图是救援队和村民一起探讨画出来的,每个图标所代表的意思简单易懂,确保老人小孩都看得懂。”具体担任横溪村安全农家项目建设的芦山县友好家园负责人袁文娟说,与专业地图不一样,风险资源图能够更加准确体现隐患点和临时避难场所的位置,除了标注村里交通要道外,还标注出了村里的小巷小道,同时还标注了救援队队员所在家庭的位置,方便村民就近寻求帮助。
袁文娟介绍,实施安全农家项目,组建社区志愿者救援队的同时,还为每个社区(乡村)配备了救生衣、应急灯、电筒、报警器、发电机、对讲机、雨衣、雨鞋等应急物资。项目完成后,每年还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演练和培训,不断增强救援队的救援能力,充实和完善社区(乡村)的应急物资,确保救援队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10月11日,清仁乡安全农家应急预案培训圆满结束。看着救援队队员认真的样子,袁文娟说,在地震和暴雨的灾害背景下,组建社区志愿者救援队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救援队不能预测灾害的发生,但救援队的存在能够有效降低灾害带来的风险。
整合社会力量
构建应急管理新格局
今年7月5日,我市还与3家市属国有企业和5个社会救援队签订应急救援框架合作协议。此举将进一步整合我市的社会救援力量,共享资源联合作战,充分发挥民间救援力量作用,群策群力,积极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社会救援力量是我国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引导、强化服务,积极支持和规范队伍建设发展,推动社会救援力量发挥更大作用。
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专职救援队伍2支,政府、部门和市属国有企业专业抢险队约40支,在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注册备案的社会救援队伍4支。虽然已基本形成了以“综合消防救援队伍为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辅、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的应急救援队伍格局,但我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仍然滞后,专职专业救援队伍不足,呈现出灾害程度与救援力量不匹配的矛盾。
因此,通过与社会救援力量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建立社会救援队伍之间的沟通平台,加强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能力提升。通过联合演练,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和社会救援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同时,通过加强宣传培训,为广大群众讲授防溺水、地震逃生等应急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新格局。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李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