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群团实施、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这种前所未有的灾区社会管理服务机制,被贴切地称为“雅安模式”。
据介绍,截至目前,社会组织累计对接联系1386个公益项目,总投资31.3亿元,为灾区提供关爱帮扶、医疗、卫生、技能培训等多类别的公益服务,满足了灾区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成为雅安科学重建的一大亮点。
推动建立合作社 促使村民提升创业能力
“地震后,很多返乡青年回来创业,可又不知道怎么做。”倪凯志告诉记者,走进农户并帮助他们培育一个好的合作社,推进致富速度,就是他们这两年的主要工作。
“4·20”芦山地震发生后,怀着“为家乡干点什么”的想法,雅安天全县老场乡村民李兵震后第三天就从广州打工的城市回到老场乡。但他很快发现,自己长期在外打工,一没资金,二缺手艺,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干什么。倪凯志和志愿者们获悉情况后来到老场乡,他们发现,老场乡的村民们世代喂养着一种罕见的黑毛土猪,如果发展当地的土猪喂养,形成打得响的本土品牌,像李兵这样的村民不就有了新的致富途径?一个月后,老场乡的第一个合作社——“益坤”农村养殖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
建立合作社后,志愿者们还鼓励养殖户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如今,李兵已能够在自己家中对猪肉进行了初步加工,将纯粮土猪肉制作腊肉和香肠并在市场销售,让自己猪场的效益提高不少。
“雅安模式” 给灾区群众更多元化的服务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由村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倪凯志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合作社不再单纯地作为经济组织存在,而开始承担起部分社会职能。
记者了解到,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倪凯志所在的公益机构在芦山县、天全县共培育和扶持了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中,有的已成为当地发展先锋。
中共雅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赖荣曾谈到,在“雅安模式”有力推动下,政府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做不完的、做不到的地方,社会组织得以有效补充。“政府不再如以往一揽子包完,从一定程度上,这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一个体现。”除此之外,赖荣认为,“雅安模式”对以后非应急状态下加强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也提供了许多难能可贵的经验。
两年来,倪凯志也逐渐意识到培育一个好的合作社,不但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使村民提升能力,完善社区管理,还能吸引人才返乡,从而缓解诸如“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问题。
“通过实践,我们探索和总结出了一种可操作、可复制的扶贫模式,即:以农合培育为切入点,以经济产业为纽带,推进农村社区的综合发展。” 倪凯志说,当3年重建任务完成后,社会组织还将长期服务于当地群众,建设美丽乡村。
发表地址:http://sc.people.com.cn/n/2015/0416/c345167-24525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