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平台作用 助力灾后重建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协同社会力量参与“4•20”芦山强烈地震救灾
来源:雅安日报 更新时间:2016-04-18 15:45:56 点击:
三年,对于人类历史来说,不过是弹指一瞬间的过往。而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来讲,三年却能孕育许多希望,并创造许多光荣和梦想。
在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坚强的雅安人民没有被灾难吓倒,大爱无私的华夏同胞更未曾忘记雅安。三年过去,灾难带来的创伤虽未痊愈,但压不倒、摧不垮的雅安人民,却早已在灾后重建的大潮中砥砺前行。
在芦山地震中,我们看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奋力救援,也看到了一个个社会组织、志愿者们的帮扶身影。而在大灾之后,面对众多救援队伍的涌入、大量救援物资汇聚的情况,一个以协调政府机构、救援力量、灾区百姓为己任的平台诞生了,它就是后来的“雅安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简称市群团中心)。
短短三年,市群团中心从应急救援到常态服务,从推动雅安公益事业发展到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正是在这三年时间里,一个崭新的机构,在雅安土地上务实有为,并铿锵有力地迈步向前。
锐意探索
从应急救援
到常态服务
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随即来自全国各地的社会救援力量纷纷涌入灾区。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700多个社会组织及18000余名志愿者,奔赴灾区分别参与抢险救援、物资搬运、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就在此时,在省委、省政府牵头下,一个专门协调救援力量的临时机构成立了,这就是2013年4月25日设立在芦山救灾一线的“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社会管理服务组”。紧接着,从全省群团系统抽调了80名骨干力量,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4月28日在震中芦山县创新成立了全国首个灾害应对社会管理服务平台——“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后来,为更好统筹全市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同年5月12日,“雅安市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转移到雅安市区,并在全市各县区和重灾乡镇的群团组织先后成立了服务中心。
“各级群团服务中心积极协调社会力量依法、有序、有效参与救灾和重建,并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社会组织及时沟通对接的桥梁。”据市群团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2014年3月,经过中共雅安市委研究,设立“雅安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同时,在受灾较为严重的8个县(区)以及一些受灾严重的乡(镇),也相应建立了服务中心和服务站。
据了解,在2013年7月,根据国务院出台的《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将“雅安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体系建设”、“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和社会组织培育”、“灾区人文关怀”三个社会管理服务项目纳入了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资金预算总额为9042万元。目前,已全面完成了“雅安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体系”建设任务,并形成了市、县、乡三级服务中心分层服务格局。
近年来,市群团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以及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并认真实施了灾后重建社会管理三大项目。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市群团中心还认真协同和服务外来和本土的社会组织,并以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为主线,积极参与灾后重建、脱贫攻坚和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与时俱进
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灾后重建
在地震救援中,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们为代表的救援力量汇聚雅安,并对救灾工作做出了贡献。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社会力量更是现代社会治理中,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所以,作为联系社会力量、政府部门之间的纽带,市群团中心也将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灾后重建,作为了一项重点工作。
据了解,市群团中心在科学务实的基础上,三年来还积极做好平台服务工作。在具体实施中,一是通过及时沟通协调,通过召开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座谈会,以及通报关于灾后重建的总体部署等,及时让社会组织掌握灾区动态和灾区需求,避免社会组织在灾区盲目地开展服务。
其次,市群团中心还及时收集各类信息,积极了解社会组织尤其是基金会的项目资金安排计划,以及社会组织在灾区的项目进展情况。并将项目投入、进展情况、落地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为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提供决策依据。此外,市群团中心还有效对接各类公益项目,使政府规划项目和社会组织援建项目有效对接,相互补充。截至目前,仍然在灾区服务的社会组织还有88家,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121个服务站点。
市群团中心一开始就将工作的务实性、有效性,摆在了首位。针对地震中部分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出现的救灾无序状况,市群团中心在随后的灾后重建中,便吸取了这一教训,积极对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进行组织、引导和服务。据悉,市群团中心通过主动联系服务、提供办公场所、实现信息共享等办法,积极为在雅的各类社会组织提供实际帮扶。
据市群团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更好地了解灾区需要,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基层站点负责,建立了一套完备的“项目需求库”制度,对所辖区域进行摸底调查。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市群团中心共编制项目2000个,其中与社会组织实现项目对接560个,涉及资金1.7亿元。此外,积极落实项目对接任务,通过向社会组织推荐项目、争取各级政府支持、整合群团资源等三个途径进行项目对接。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1日,市群团中心累计对接社会公益项目1428个,资金合计约33.21亿元。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努力推动项目落地,并加强对项目落地的督促、协调工作。
在灾后重建的社会力量中,来自于社会各界的慈善援助,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对此,市群团中心还建立了一套“招善引慈”的工作方法,以整合社会资源服务群众需求。据悉,市群团中心先后到北京、广州、深圳等地走访中国扶贫基金会、青基会、妇基会、壹基金等20多家基金会,上门推荐对接项目,累计对接各类社会资金14.5亿元。并积极参加第二、第三、第四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壹基金年会,在现场召开雅安灾后重建项目推介会,签订项目资金9亿余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市群团中心的协调下,2015年12月4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又与雅安市人民政府签订了《雅安市人民政府 中国扶贫基金会扶贫开发战略合作协议书》。据了解,中国扶贫基金会将从“互联网+扶贫”合作、金融扶贫、养老服务、社会治理示范村(社区)建设等方面支持雅安扶贫攻坚。同时,中国扶贫基金会还与名山、汉源、石棉三地县(区)委、县(区)政府签订《“互联网+扶贫”示范县建设实践合作协议书》。并选取了汉源大樱桃、名山猕猴桃、石棉黄果柑为网上销售产品。
务实有为
让社会重建项目惠及群众
灾后重建以来,雅安认真实施了“雅安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体系建设”、“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和社会组织培育”、“灾区人文关怀”这三个社会管理服务项目,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2015年,我们就全面完成了‘雅安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体系’建设任务,并形成了市、县、乡三级服务中心分层服务格局。”据市群团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市已建成市级群团中心1个、县中心8个,乡镇中心116个,并实现了中心体系全域覆盖,而156名专项志愿者已全部到岗到位。
此外,还加强了服务中心体系的拓展建设,创建“一心多会、协同作战”的新型格局。而所谓“一心多会”,即推动成立了“雅安市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以及成立“雅安市社会组织联合会”、“雅安市社会工作联合会”、“雅安市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等。到目前为止,市群团中心服务的社会组织共计365家,其中外来社会组织140家,本土社会组织225家,在市中心驻点社会组织共69家,在各县(区)中心驻点的共90家。
而在中心体系建设外,市群团中心还着力培育社会组织和培养社工人才。据了解,在2015年3月,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委托四川农业大学具体承担实施社工人才培养项目。据悉,从2015年4月至12月,通过购买四川农业大学的服务,全年共开展8期初级培训,实际培训学员1002人。目前,460名中级社工培训,也正在有序开展。
除了培育广大社工人才外,2015年12月4日,在市群团中心的协助下,雅安市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成立,并全面实施100个本土社会组织的培育工作。目前,已有53家社会组织入驻孵化中心。
“为有效扶持雅安本土社会组织,以改变我市社会组织专业性弱、社工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现状,市群团中心又于2015年底正式发布了“我爱·我家”社会服务项目。”据市群团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每个点经费为5万元,资金总额达到500万元,在全市100个灾后重建的美丽新村中施行。而“我爱·我家”社会服务项目的正式实施,也标志着我市社会服务项目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灾区人文关怀’项目,也是市群团中心的工作重点。”据市群团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去年以来,我市全面启动、分类实施了30个社会治理示范村(社区)项目,治理效果得到省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而在示范村(社区)的建设中,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的宝兴县雪山村项目点成果显著。据悉,在宝兴县雪山村,村民以合作社方式共同经营,目前已打造成为雅安民俗旅游新亮点。另外,市群团中心还实施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并开设“四点半课堂”项目,目前累计服务学生儿童12000余人次。
对于许多灾区妇女收入低的情况,我市还实施了“灾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项目”,并开展了乡村旅游接待、手工编织、家政服务3个方面的技能培训。在对灾区青年创业的关怀上,市群团中心又全面实施了“四川青年创业促进计划”,并且,依托四川青年创业促进计划(简称SYE)雅安创业办公室、雅安市青年创业促进会等平台的推动作用,截至2015年12月底,在我市已扶持创业项目56个,获得创业扶持资金506万元,获扶持企业在当地提供就业岗位516个。
铭记大爱
不忘社会力量援助恩情
芦山地震之后,举国悲泣,各类社会救援力量,也以不同的方式汇聚雅安,并为雅安的灾区救援和灾后重建,做出了贡献。截至2015年12月31日,市群团中心累计对接社会公益项目1428个,资金合计33.21亿元。其中,整合全国各地群团系统资金4.8亿元,社会力量援建基础设施类项目资金总量26.95亿元。此外,各地社会力量还在雅安援建敬老院17家、援建医院12家、新村援建项目76个、援建学校182所。
在雅安,许多外来救援力量,从地震发生后到现在,都坚守在雅安,并为雅安持续提供着各项援助。截至去年底,中国扶贫基金会共接收芦山地震社会捐赠款物合计30358万元。其中接收分发食品、药品、生活用品、设备等救援物资折合人民币5193万元;采购分发食品、生活用品等物资1200万元;安排灾后重建项目累计支出15905万元。目前,它们在芦山地震灾后重建中,还实施了紧急救援项目、爱心包裹项目、高中生自强班项目等18个大项370余个小项的公益项目。
大爱还不止于中国扶贫基金会,据记者了解,深圳壹基金在芦山地震发生后,共派出28支救援队,270名救援队员投入抢险救灾,其中搜救重伤员20人,轻伤员56人,转移群众600余人。同时在20个重灾乡镇121个村发放了超过1000吨的91种救援物资。并且,在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阶段,壹基金还援建了有学校、幼儿园、减灾示范校园、避灾运动场等场所。并以这些举措,整体提升了灾后援建社区和学校的抗震减灾能力,截至目前总计受益人数达40万人次。
另外,深圳市慈卫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在雅安帮扶期间,还运用“灾后紧急干预+灾后生计发展+防灾减灾教育+特殊群体专项服务”综合介入模式,累计链接并投入资金146.73万元,策划并实施灾后援建服务项目15项,促进640名村民学习种植技术及生计发展,帮助1036名儿童学习防灾减灾知识,累计直接服务1.5万余人次。此外,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调研、评估的基础上,共向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中科院办公厅提交政府建议8份,包括《芦山震区中小学复课的心理学建议》、《芦山地震应急阶段心理援助工作建议》等,而这些切实可行的建言,也对雅安的灾后重建起到了智力支撑的作用。
相较于外来的社会组织,雅安本土的许多社会救援力量,也在这三年来积极作为,在服务地方的同时,还不忘走出雅安,将公益的力量带到更远的地方。在雅安,芦山静心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作为雅安的本土社会组织,在组建成立时,就将机构主要业务范围定位为灾害救援、社区服务等,在芦山地震后,该组织还先后参与了鲁甸地震、景谷地震、临沧地震和尼泊尔地震的紧急救援工作。在2016年1月,该组织获得由中国慈善联合会颁发的“最具潜力奖”。
值得一提的是,宝兴县希望公益服务中心,作为四川省首家县级NGO(非政府组织)组织,并作为全国第二家获得希望工程品牌使用许可授权的县级青基会共同体,它在文化、教育、民生和社会治理等领域也广泛参与社会服务,并成为了灾后重建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2015年8月,宝兴县希望公益服务中心还被全国青基会共同体,授予“2014年度全国青基会共同体一致行动奖”、“2014年度全国青基会共同体希望工程创新奖”。
三年时光,市群团中心一直在灾后重建和社会服务的道路上,不断锐意探索。在未来,市群团中心还将继续履行本职工作,并为雅安的社会服务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表地址: http://news.beiww.com/2016/0418/article_201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