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组织触角,消除工作盲区
目前,本市群团组织网络逐步扩大,工、青、妇在所有社区、村建立基层组织,残联在76%的社区村成立残疾人协会,全市1200多座商务楼宇建立了党建、社会建设和工会、共青团、妇联“五站合一”工作站,通过联建、共建实现党群工作全覆盖。
早上8时,海淀区东升镇温馨家园里已坐满了残疾人学员。小张是串珠高手,7年前这个自闭症的孩子初来时还对什么都“视而不见”,在老师的耐心教授下,一颗颗滚圆的玻璃珠在他手中弯弯绕绕,很快就变成了可爱的小动物。像这样的温馨家园,本市有386家,可以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16个区县还建起400个残疾人免费上网点。
市委社会工委在枢纽型社会组织中建立党建“3+1”工作机制,即建立党建工作委员会、联合党组织、党建办公室及工作例会制度。目前,市级群团组织已实现“3+1”全覆盖,并在所属分支机构建立基层党组织1736个、党建工作小组266个,在区县、街乡也推广了这一机制,为确保群团工作政治方向、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奠定了基础。
群众需要什么,群团组织的工作就延伸至此。结合群众需求,本市已先后为群众提供了法律援助、困难帮扶、促进就业创业和搭建发展平台等服务。市总工会打造了三级服务体系工作平台,为职工会员办理互助服务卡328.4万张,扩大服务影响面;为在职职工实施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受益职工362万人次;适应“互联网+”趋势,推出职工健步走手机APP,促进职工健康生活和绿色出行;关注职工心理健康,建成305家职工心灵驿站等。市残联积极搭建社会组织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建立社会组织骨干人员QQ群、自闭症机构微信工作群,创新性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管理模式;创办了社会组织交流展示平台,定期举办残疾人社会组织风采展示,并邀请专家评审,促进了残疾人社会组织间的密切联系,有效推进了抱团取暖、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政府购买服务,实现治理创新
4月的一天,在市总工会、市温暖基金会2015年度购买职工服务类项目展示对接会上,120余家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负责人争先恐后展示各自优势。“与工会组织对接,我们在资金、场地、服务对象等方面都得到相应支持和保障,增强了社会组织工作的影响力和群众信任度。”北京农民工之子文化发展中心负责人说。
市总工会购买服务工作开展三年来,已向100多家社会组织购买了144个服务项目,服务领域涵盖职工生产服务、生活服务、职业发展服务、文化服务等5大类20个方向,年服务职工40万人次以上,其中一半以上为非公企业、外资企业、“北漂”等职工。特别是今年,市总工会和市温暖基金会首次共同开展购买服务工作,围绕首都职工创新成果推广转化策划项目、职工子女暑期托管项目等六方面,面向全市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购买总量不少于100个服务项目。
一到暑假,不少双职工家庭就会遭遇孩子无人管的难题。今年市总工会试点向“智天使青少年成长促进中心”购买服务,在世纪坛医院、陶然亭公园等单位和社区办起了暑期托管班,由专业老师给孩子们上创意美术、体能训练、剪纸、表演、硬笔书法等课程。“比孩子们更高兴的其实是医院医护人员,没有后顾之忧,工作起来更安心。”世纪坛医院工会负责人说。
市政府把群团组织确定为政府购买服务主体,通过群团组织向社会组织购买公益服务项目、管理项目、服务管理岗位。2010年以来,本市每年向工会、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投入社会建设资金2800多万元,购买服务项目140余项,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设枢纽组织,创造社会和谐
吉他班、公益活动、交友联谊……CBD现代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青年汇办公室的大墙上,写着各式活动记录。在这里负责管理的社工甚至联络了不少社会团体一起开展活动,像骑行俱乐部、白领艺术团等,搭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青年活动平台。
近年来,针对青年流动频繁的新特点,团市委立足于青年的居住关系,在社区、乡村创造性地建立了联系服务青少年的终端综合服务平台——社区青年汇。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502家,每年吸引着70万人次前去体验各种活动与服务。
除开展休闲娱乐活动,社区青年汇还开设了“新青年学堂”项目,今年5月,该项目进一步升级,团市委与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合办的“新青年创业学堂”在中关村创业大街首讲,全市社区青年汇有上万名青年通过网络直播方式共享创业课程。
面对群众需求日益多元多样,个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本市群团组织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市、区县、街乡三级群团组织为骨干,形成了一批枢纽型社会组织。眼下,枢纽型社会组织已联系服务社会组织3万多家,覆盖率达到87%,借助“志愿北京”平台,联系服务1.5万个注册志愿团体。
前不久,由市妇联与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共同在全市组织的2015寻找“首都最美家庭”活动揭晓,包括心怀群众、爱岗爱家的“最帅交警”——孟昆玉家庭,致力于节水公益事业10年,带领“节水工作室”志愿者不遗余力普及节水经验的“节水之家”——朝阳区金九皋家庭等50户家庭获得“首都最美家庭”称号。
作为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市妇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抓住家庭、家教、家风三个环节,继续深入推进寻找“首都最美家庭”等各类家庭文明建设活动,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贾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