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雅安社会服务网!

网站首页

专题专栏微信平台经验集萃便民服务

服务动态

媒体报道中心动态县区动态经验交流

服务公告

通知公告公示

项目平台

政府项目公益项目志愿者项目项目协同

数据库

组织库人才库需求库

中心建设

服务宗旨服务领域内设机构职能职责

组织建设

孵化中心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展示大厅

家庭建设

家风建设关系调解

服务地图

中心地图站点地图

招善引慈

捐赠窗口捐赠者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服务动态 > 经验交流 > 正文

“播撒爱的阳光”——余姚公益社会组织发展调查

来源: 更新时间:2015-09-29 10:24:00 点击:

  “我们的行动,就像是将一颗颗爱心投入社会这个大湖,让爱的涟漪一层层一圈圈向外荡开。爱心不停接力,可以掀起爱的波澜,创造出壮阔的爱心公益事业。”这是余姚市蚂蚁公益服务中心队长谢向杰在第六届“感动余姚”新闻人物颁奖典礼上的获奖感言,也是他从事公益活动多年来的心路历程。

  在“单干”多年之后,2013年年末,谢向杰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社会热心人士共同成立了一家公益性社会组织———蚂蚁公益服务中心。短短一年多时间,队员们用踏踏实实的行动和全力以赴的热情诠释了“小蚂蚁·微公益·大能量”的宗旨。

  目前,类似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在余姚还有6家,分别是:长三角公益救援中心、战狼户外公益救援队、蒲公英公益助学工作室、莲香斋公益服务中心、户外运动协会山地救援队、市武术协会民安队。这些都是国家放宽社会组织登记注册制度后,在市民政局登记的公益性社会组织,通过公益项目服务、户外救援、救助留守儿童、关爱“小候鸟”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渐渐为人们所认识。

  志愿者永远不孤单

  这几家公益性社会组织的起步,大多集中在2013年。这一年,“菲特”台风引起的特大洪灾,给姚城人民留下的不仅仅是对于灾难的记忆,也留下了一支支的志愿服务团队,留下了一个个大爱的身影。

  洪灾期间,一些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出现在姚城各个受灾点,他们救助受困人员、分发救灾物资、清理环境卫生……这些大家认识、不认识的热心人士,因为志愿者的身份走到了一起。洪灾过后,他们的身影依然活跃在姚城的各个角落,并渐渐自发地形成了多个公益组织。

  2014年4月20日成立的市长三角公益救援中心的大部分志愿者来自洪灾中的“余姚中学救援队”。

  中心的发起人兼队长沈吉利是余姚中学上海校友会的秘书长。洪灾期间,她和部分校友以上海为基地开展远程救灾工作,通过微信、电话、网络等工具,建立了指挥中心和信息中心。渐渐地,余姚中学上海校友会名下所有的救援组织都归并到了“余姚中学救援队”,统一调度、协调救援,还同时吸纳了全国各地更多的余姚中学校友会的救援力量。最多时,救援队的志愿者达500余名。

  洪灾过后,现场救灾告一段落,但作为救援队的核心成员,沈吉利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虽然组织名称是救援队,但这是救灾时情急之下的命名,其实队员们并没有专业救援能力。之后,在参加了一次以余姚水灾为研讨内容的全国水灾救灾会议后,沈吉利感悟到了专业技能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由此也萌发了成立专业救援组织的想法。

  志愿服务成为一种习惯

  沈吉利远在上海,目前,中心的工作大多由副队长金锡明主持。

  其实,早在金锡明腾出自己的房产中介公司办公室作为中心的固定活动场所后,他的工作、生活就跟“公益、服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帮助了别人之后,忽然发现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了,也更快乐了。”从洪灾中的志愿者走到现在,金锡明依然怀揣着一颗炙热的爱心。“成立之初,我们什么都想做,山地救援、冬季雪灾、城市内涝、儿童野游……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发现公益组织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找到自己的定位。

  现在我们根据队员的特长,慢慢找到了擅长的领域:水上救援、公益小天使、防灾减灾宣传和爱心斑马线等四个服务方向。”4月19日,中心为相关社区开展创伤救治医疗急救培训,提高社区人员的急救能力;4月27日,开展四明山区域旅游企业安全负责人培训,提高应对山区救援的专业程度;8月16日,开展水上救援装备操作训练,提高队员们的救援实战能力……9月10日下午,队员陈海杰急匆匆从低塘街道赶来,这个有着远洋航海和水上救生经验的志愿者刚刚参加了由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开展的水上救生员培训。培训合格后,他立即转换角色,回来给队员们做现场辅导,尽快把所学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志愿者。

  “其实对我们来说,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我们用别人钓鱼、爬山、跳广场舞的时间从事公益活动,这是我们认为最有意义的事。”金锡明自豪地说。目前长三角公益救援中心有50多位核心队员、100多名志愿者。他们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区域,自愿参加、自置装备,用一腔热血,献身公益事业。

  公益组织渐趋规范化

  当“公益”、“志愿”等词汇逐渐内化为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同时,公益早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公益组织更是逐年增多。据统计,截至目前,在市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有626家,其中社会团体214家,民办非企业单位412家,服务覆盖了安老扶弱、助残养孤、扶危济困、救助赈灾、社区建设、维护稳定、环境保护、知识普及、卫生保健、技能培训、文化娱乐等多方面,但由于起步晚、时间短,余姚公益性社会组织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远远不能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7家公益性社会组织只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事实上,在余姚这座‘最具幸福感城市’,在每个人的身边,民间自发组织的公益团队比比皆是:爱在余姚、爱心之家、烛光公益、众益应急救援队、舜水社区365阳光驿站……只是他们还缺少到民政部门登记这一环节。”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科负责人鲁世聪介绍,从2013年起,国家放宽了对社会组织的登记政策,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可直接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余姚也制定出台了《余姚市公益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若干意见》、《关于开展四大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的通知》,降低登记门槛,对公益类社会组织在登记过程中难以找到业务主管单位的,可进行直接登记,大力培育公益类社会组织。

  针对基层社会组织的“草根”特性,余姚还制定出台了《余姚市社区(村)社会组织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对尚未达到登记条件、但活动正常且符合社区(村)居民生活需要的基层社会组织,可以由社区(村)的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机构作为主管单位,到所辖乡镇(街道)的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机构备案登记。截至目前,全市共备案社区(村)社会组织685家。

  “余姚部分公益性社会组织在内部治理、自律机制、财务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上有待完善,组织效率有待提高,运行效果还不够理想,而且缺乏专业人才,缺乏管理、运作的经验、缺乏成熟的项目,这些因素揉和在一起,造成了目前公益性社会组织登记率偏低的状况。”鲁世聪分析,“还有就是我们的政策宣传也没有到位,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还存在着盲区。”

  让公益种子“生根发芽”

  因为公益,谢向杰认识了更多朋友,有了更广泛的人脉资源,也因此,他的公益之路越走越宽广。

  今年年初,当谢向杰在凤山街道残联的QQ群看到残疾人郑军、欧敦凤家中茡荠销售难的问题后,当即通过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公益QQ群将消息发布出去。为了便于交流,他还建了个名为“疯狂的爱心荸荠”的微信群,由朋友们分批“承包”一定量的荸荠后,再各自找途径销售。

  经过谢向杰和朋友们的宣传,两位残疾人家中的茡荠一时成了“香饽饽”,甚至还有人特地驱车赶来购买“爱心荸荠”。

  当下,“阳光助学”是“蚂蚁公益”的主要公益项目,助学对象是四明山区的孩子,侧重于对困难孩子心理、精神层面的扶助。队员们采取上山陪伴、下山游学、有缘结对等方式,结合适当的物质帮助,让山里的孩子有个更快乐的童年。去年起,团队实施了“种植养殖助学”活动,结合“五水共治”保护水源活动,主张环保养殖、量力而为,以关爱受助家庭和孩子为出发点,采用“本金众筹、诚实劳动、特色种养、平等助学”的方式,做“授人以渔、宣传四明、多方得益、综合助学”的蚂蚁公益。今年的第一次养殖助学本金通过众筹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就全部完成。

  今年年初,“蚂蚁公益”的队员把5000元启动资金预付给四明山区的两户困难留守儿童家庭,让他们购买土鸡种苗扩大养殖规模,并承诺到年底帮助解决这些土鸡的销售问题,保障他们的收入。

  随着该队伍关注度的提高,“蚂蚁公益”正积极整合资源,发挥队员特长,把商业元素与公益活动结合起来,做自我造血的尊严公益,促进公益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通过“惠民电影票公益”、“四明山区春茶和笋干菜公益”等活动,为困难留守儿童筹集暑期游学活动资金。今年暑假,“蚂蚁公益”联合市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完成了“金海豚·高校行”等助学圆梦行动,还与青少年健身中心合作推出了“金海豚·游泳安全培训”,受益学子70人次。

  公益项目开展如火如荼

  作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有益补充,如何将各种社会公益资源统一调配,让公益实现常态化、制度化,从而更好地规范、引导公益组织拓展服务领域,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年来,余姚不断加快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组建了市社会组织促进会、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了三级管理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了分工负责、条块结合、相互协调的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

  为积极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与管理,2013年,余姚从市福彩公益金中出资50万元,举办了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公开征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公益事业的典型项目。经过项目申报、评审,最终,新城市社区邻里守望互助中心的“爱心接力棒”、长安社区社会组织的“小荷计划”等17个公益项目得到了资助,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14年,余姚再次出资50万元开展公益创投活动,蒲公英公益助学工作室的“关爱小候鸟”、长三角公益救援队的“社区防减灾自救互救项目”等16个公益项目得到了资助。

  通过近两年的公益创投活动,余姚已培育了专业开展公益助学的“市蚂蚁公益服务中心”,专做救援工作的“市长三角公益救援中心”、“市战狼公益户外救援队”和“户外运动协会山地救援队”,专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帮扶的“市蒲公英公益工作室”等具有影响力的公益组织。

  今年暑假期间,“蒲公英2015公益小候鸟余姚好孩子暑期生活营”公益项目再次启动,免费为浙江华鑫化纤有限公司的员工子女提供假日学校服务。来自多所大学的志愿者凭借所学所长为“小候鸟”们准备了《弟子规》、《常礼举要》的学习,开设了陶冶性情的绘画课与音乐课,寓教于乐,让孩子们从玩中学到知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暑期生活营活动弥补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亲情关怀、培养教育等方面的不足,丰富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假期文化生活,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也让“小候鸟”们度过了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暑假。

  在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由市长三角公益救援中心选送的“人人防灾、救在社区”———社区防减灾自救互救项目获得了金奖;在宁波市第三届公益项目设计大赛上,由蚂蚁公益服务中心选送的“养养得益·助学四明———山区困难留守儿童家庭帮助项目”获得二等奖……在相关部门及广大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一项项由政府部门力推、公益组织积极参与的公益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时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余姚日报倪劲松 方舟)

  来源: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