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街道和社区民生服务水平,解决社区服务人员不足、服务水
中国江西网九江讯 近年来,九江市社会组织党工委不断创新举措,搭建党建平台,激活红色基因,社会组织的内在潜能得到释放,发展活力得以激发,有效作用得以发挥,为推进社会组织领域党的建设提供了示范和引领。2013年底,九江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被省民政厅评为创新奖,2014年社会组织党建课题获民政部优秀课题和我市党建课题一等奖,2015年市社会组织党工委在全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会议和全省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作经验介绍。
建好组织温暖党员心窝
“我们找到了娘家,大家平等相待,说着心里话……”在九江市抗癌协会的一次党员民主组织生活会上,70岁的老党员彭才祥这样说道。像这个协会一样,九江市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浔阳志愿者之家入驻孵化社会组织15个,有党员96名。以此为依托,建立了党总支1个、党支部15个。志愿者之家党总支成立后,入驻社会组织党组织实行统一学习、统一培训、统一管理、轮流坐班等制度,15个党支部有了活动阵地,又规范了党务工作,形成了争创红旗党支部的良好氛围,成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
九江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联合党支部构成较为复杂:市中小企业局所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有党员21人,九江创业大学有固定党员4人、流动党员若干,市中小企业服务超市有党员15人。这3家单位虽有社会组织、临时组织和非公企业之别,但都隶属市中小企业局,联系密切,人员流动,场地集中,若建成社会组织党组织、临时党组织和非公企业党组织,势必造成组织设置过多、党建资源浪费、党员转接关系复杂、党员发展难接续等问题。为此,由市中小企业局牵头整合3家单位跨领域成立联合党支部,实现不同领域党建的一体化,让党员有了一个“大家庭”。
“我们紧密结合民政部门职能,会同业务主管单位,把握关键环节,实施五步工作法,在社会组织登记、年检、评估、变更、注销时,统筹开展党建工作。”市社会组织党工委组宣科向开军介绍。截至目前,全市2000多个社会组织中已建立党组织735个,应建组建率达63.9%。
创新载体增添活动魅力
“周末的党组织活动因为雷雨天气后延,具体时间微信群里等通知……”
“党建知识可以在微信群里交流沟通……”
“党员的思想疙瘩、工作困惑、生活困难,都可以拿来微信群里晒一晒……”
建好的党组织,若不开展活动,不搭建平台,不丰富载体,党组织就是一潭死水。九江市社会组织党的活动搭上了新媒体的快车,方便又快捷,颇受追捧。为增加党的活动参与度,提升党员教育质量,他们出台举措让载体出新,让党员喜欢,在搭建QQ群、飞信、活动简报、九江民政网四个平台,加大信息宣传的同时,探索搭建和逐步完善微信等新媒体,尝试以微信公众号来增强党的活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吸引力。
九江市社会组织党工委综合科负责人吴松介绍,增强活力后,他们又通过汇编政策送书、开展培训送学、搭建平台送经等方式,精心组织党员开展教育培训,定期举办党组织负责人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下发各类学习资料2000余册。“我们还积极开展特困党员救助、结对帮扶等活动,先后走访救助特困党员、会员群众100余名,让党员们感受到了组织带来的温暖,使他们对党的活动有了向往和期待。”吴松说。
发挥作用助推发展升级
九江市把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的着力点定在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保障监督、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持续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市抗癌协会99%以上的会员是癌症患者,12名理事全为癌症患者。会长兼党支部书记杜晓琴把协会当作自己的家,一心扑在协会和支部发展上,甚至自掏腰包,使协会从一个无钱、无人、无场地的“三无组织”变成“三有组织”。九江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在党组织的引领下,为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和业务交流、项目合作、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牵线搭桥、保驾护航,成为中小企业的好“保姆”。
与此同时,九江市在政策上扶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出台了《九江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试点实施办法》,使社会组织的功能得以扩充。
九江市社会组织党工委还组织党员骨干,指导社会组织积极申报国家、省级公益创投项目。仅2014年,九江市成功申报中央和省级公益创投项目12个,获得资助金额148万元,进一步激发了社会组织持续发展的信心和活力。(九江日报 王后强、费伦清、记者龙群)
来源:中国江西网-九江日报
平不专业等问题,二道区东站街道于2014年1月成立了街道社会组织孵化中心,通过引进和培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探索形成了由社区主导,专业社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的“三社联动”长效服务模式,成功打造了竹青志愿者联盟、竹青社工站等国家和省级优秀社会组织。其中,竹青志愿者联盟在2015年被民政部列入重点扶持社会组织范围,被省政府评为吉林省优秀志愿组织标兵。
“东站街道社会孵化服务中心设在原滨北社区,已在全街道7个社区分别设置了社会组织服务站。同时,在东新社区旁建设160平方米的重点社会组织项目孵化基地。”东站街道工作人员表示,十委社区和紫盈社区分别建设了一处国家级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工作室,硬件条件的完备让社会组织在这里生根、发芽。
东站街道目前已引进和培育社会组织29家,其中,已经具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格的社会组织有23家,两年来,共有11家社会组织先后承接和合作参与国家、省级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孵化中心共有社工服务机构、医疗服务机构、专业为老服务机构、家政服务机构等盟员合作专业机构75家。丰富的服务项目,将为受益对象提供最优的服务。”东站街道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孵化中心拥有专业社工115人、医疗人员337人、教育培训人员272人、为老服务人员74人、法律服务人员39人,以及各类专业服务人才2300余人,另有800余名居民志愿者。
仅仅具备服务条件与人员配备是不够的,东站街道也力求资金上的支持。目前,孵化中心已承接实施省级以上政府购买服务项目5项(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2项),开展服务24000余人次,直接受益家庭5500余户。目前,正在申报承接的国家级“智慧社区”服务示范项目已通过初审和评估,预计下半年立项批复。
在东站街道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承接的服务项目中,由竹青志愿者联盟独立承接的中央财政支持的“爱让阳光更明媚”社区服务示范项目,已投资100万元,项目设计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对象层次多元,服务范围覆盖7个社区,计划为居民提供11000余人次的专业服务,直接受益人群约3000人。东站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宁养院、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联合承接的中央财政支持、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和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全国宁养(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预计开展专业社工和医疗义工服务3000余人次,为因病致困的家庭提供亲情关怀服务。此外,中央财政“情牵夕阳社工行”服务试点项目、“电子保姆”服务项目、“幸福里——竹青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等优秀服务项目的快速成长,都揭示着东站街道社会组织服务已迈向新的台阶。
来源:长春日报